德育无痕 润物无声——兴义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侧记

德育在教育方针的最前面,德不仅仅是品德,同时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兴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放在首位,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主题,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兴义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多年来,兴义教育围绕“立德树人”的总方向,在德育育人方式上不断探索创新,让德育文化充盈每所校园,做到德育无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润泽每位学生的心灵。


德育教育百花齐放


校园里,孩子们互相帮助,红扑扑的笑脸如太阳般美好灿烂,一声亲切的问候充满暖意;马路旁边,一个个“小警察”有模有样,引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这些都是全市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最好体现。


近年来,兴义市打造并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行动,通过“思想立德”政治引领、“实践修德”行为养成、“书香养德”读书励志、“礼仪育德”文明教育、“真情润德”感恩回报、“携手弘德”家校育人等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学生,德育浸润的效果日益凸显。


(图1)坪东小学帮助同学下楼梯


坪东小学一年级(9)班的张某韦同学,在2015年不幸遭遇车祸失去右腿。去年进入坪东小学就读一年级,因坪东小学楼梯多,给他的上学之路带来诸多不便。课间,同学们之间有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想和同学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又担心因身体原因遭到拒绝。刚进校时一度害怕与同学接触,每早到校后与妈妈分别都放声大哭。


进入校园后,他的班主任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关爱与帮助。更重要的是教育班里其他孩子亲近、帮助、关心他。于是,班里的孩子在他上下楼梯时主动搀扶,就餐时帮他把饭菜盛好。课间,班里的孩子一起与他游戏。在学校师生的热心帮助下,张某韦变得开朗活泼、自信积极了,更可贵的是其他学生也懂得了关爱帮助别人的道理。


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时间,在清水河镇中学球场旁边,几名学生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刚从地里拔出来的白菜。“这是我们的一门课程,叫‘开心农场’,这些蔬菜都是学生们自己种的。”原来,清水河镇中学将课堂搬进生活场景中,开辟操场周围4亩多地,分给每个班级,让学生们跟着指导教师学种植。曾经把韭菜认成草、蒜苗当成葱的学生,在这里不仅学会了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稼穑之道,还强健了体魄、锤炼了意志。


潘佳同学深有感触地说:“体验过从耕种到收获的过程后,才知道农民的不易,才真正体会到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清水河镇学生家长邹荣刚告诉记者:“自从学校有了‘开心农场’后,孩子变化非常大,以前回到家里很少干家务活,现在做完作业就主动洗衣、刷碗、拖地,变成一个爱劳动的乖孩子。”


(图2)清水河镇中学学生在“开心农场”劳动


“润物于无形之处,学生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那么‘开心农场’的教育意义就达到了。”校长丁宪进这样说道。


兴义市的七舍镇中学结合实际,在校园内开辟学生茶园,让学生了解劳动之美和学习茶文化。


农村的学校可在劳动中感悟德育之美,而城区小学寸土寸金。于是,兴义八中、阳光书院,阳光小学等学校结合实际成立学生电视台。阳光小学电视台从播报、配音到剪辑都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从什么都不会到独自挑大梁,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还培养出良好的协作精神。


校园电视台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新载体。疫情防控期间,阳光小学利用直播设备和班班通设备开展线上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和每周主题教育活动。复学第一天,学校就利用校园电视台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此外,全市各学校还积极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探索将民间艺术、乡土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引入校本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聘任当地书画家、民间艺人等担任校外辅导员,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以前,德育教育就是讲诚信、讲品德,讲各种大道理和故事,灌输式的说教过于抽象,学生们理解不了,更接受不了其中的精髓。如今,德育教育的形式和内涵丰富多样,在课堂上、在书本里、在游戏中、在课外实践中,学生成为主角,不少学校还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


(图3)百春幼儿园开展“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国旗下讲话活动


百春幼儿园倡导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幼儿园德育活动丰富多彩,每逢各种节日组织孩子们开展庆祝活动,让孩子们快乐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精髓,体验爱国、爱乡、感恩、团结、关爱等涵义。


“把德育与幼儿启蒙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知民族文化,在快乐中体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种下爱祖国爱家乡的种子,是我们的责任。”该园负责人林贵香说。


  走出校门体验德育


“想不到,出去旅行一圈回来,孩子竟然主动干起了家务,晚上还要求我和她一起读书。”毕业于阳光书院学生罗乐的妈妈告诉记者,自家孩子跟着学校去深圳和香港研学旅行,回来后的变化让她感到特别惊讶和高兴。


每年,阳光书院会组织学生外出研学旅行。一次旅行,为何能让孩子有这样的转变?阳光书院德育处主任罗伦鹤介绍,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尤其是在研学旅行中,孩子们带着好奇心与同学老师一起探秘,通过“实践修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修德”是全市新时代中小学德育行动工作的重点,借助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意识、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图4)阳光小学邀请援鄂英雄到校宣讲


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是全市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


阳光小学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蔬菜基地、民族博物馆、中医馆、污水处理厂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


在兴义市鸿鑫农业十里坪蔬菜基地,孩子们参观生态基地、育苗大棚、水培蔬菜大棚,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兴义市布谷鸟公司民族博物馆,孩子们参观文物展,一件件精美的布依族服饰、蜡染等展品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感受到家乡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在阳光集团·灵素中医馆,聆听《中医起源》知识讲座,近距离看神奇“银针”,体验拔罐和中医推拿,感叹中医的神奇和博大精深,体验中医药的无穷奥秘。在西郊水厂和滴水再生水厂(污水处理厂)了解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体会每一滴水的珍贵。通过实践的方式,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各种文化,让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德育道理变得触手可及。


(图5)阳光小学组织学生到十里坪蔬菜基地体验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开阔眼界、扩充认知范围的过程,其中的“养分”需要他们在生活中汲取,而课外实践,无疑是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


记者了解到,兴义市很多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刘氏庄园、何应钦故居感受先辈们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等思想;走进烈士陵园,学习革命前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在中小学生德育教学中,鼓励学校将实践活动与本土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接受德育的浸润。


(图6)阳光小学组织学生到污水处理厂参观

 

 身临其境感悟德育


长期以来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已引发教师群体认知上的“厚此薄彼”,成为德育教育之路上的故障。


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德育工作注重仪式感的渲染和营造,能让看似虚无缥缈的道理变得真实、有形,从而有效放大教育影响力,让德育无痕滋润孩子。


“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兴义中学放飞人生理想,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奋斗终生……”每年,在兴义中学和五中等高中学校都举行高三学生18岁成人礼,全校高三学生在校领导、老师、家长的祝福和见证下,缓缓跨过成人门,步入18岁成人的行列。随后,学生依次向家长和老师三鞠躬,感恩父母师长,场景温馨感人。


(图7)兴义中学成人典礼


在阳光小学课外活动书法课上,每年一年级学生在上书法课前都会举行“开笔礼”,书法老师手握毛笔,饱蘸浓墨,一撇一捺写下一个“人”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最为重要。校长韩忠源说,这种“仪式感”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学习的开始,以此激励他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琅琅的诵读声不绝于耳,这是阳光小学的孩子们放学路上诵读《弟子规》。阳光小学的学生不仅熟读成诵,还落实在行动中。学校开展“送给家长的礼物”“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孝敬主题教育”“书法和礼仪操向援鄂抗疫英雄表感恩”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切身体会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成长动力,坚定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服务社会的决心,从小培养孩子报国之行。


全市各学校利用开学典礼、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人礼、毕业典礼等活动开展德育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种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同时,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主题活动、道德实践等方式,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等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家校携手共育德育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孩子方面,学校和家庭自古至今是一体的。兴义市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始终坚持家校携手,让德育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每天早上,在坪东小学门口,都能看到一群戴红袖套的人护送学生进出校园。“这是我们学校设立的爱心护学岗,由爱心家长、值周教师、学校保安、值周学生‘四支队伍’组成,每天会按时在学校周围护送学生。”校长陈才友说。此外学校还设立家长爱心活动岗、爱心共育岗、爱心劳动岗,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走进课堂分享知识、为学生提供服务等,让家长参与教育,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家校携手育人方面,兴义市一直在不断探索。目前,兴义已成立186所家长学校,积极推进家校携手共育孩子,全面有效提升孩子的德育水平。不仅如此,不少学校还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社会公益、学校开放日(周)等活动,使学校与家长的力量汇聚一起,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课堂育德、行动立德、环境蕴德、书香养德、真情润德,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打出“德育组合拳”,着力构建德育体系,密织德育网络,拓展德育空间,德育唱响教育主旋律,奏响文明最强音。


德育无痕,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明白了责任担当,拥有了家国情怀。从春到夏,从城到乡,从幼儿园到高中,德育工作犹如一缕和煦春风,滋润学生心田,催开朵朵绽放的蓓蕾。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