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吴遵民
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出版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有关班级授课制的系统化理论,由此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亦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我国来看,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京师同文馆,那是我国采纳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开端。此后,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兴起,尤其是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动的推进,我国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然而,众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无比,实际上却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的教学质量、效率乃至学生兴趣与生命成长等一些关涉教育核心的问题。在应试教育与以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升学率面前,学生依然陷入“读死书、死读书”的困境之中。因此,如何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如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以及让学生真正体会课堂教学的魅力与乐趣,依然是一个有待探讨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持一种正确的教学立场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艾斯纳(E?W?Eisner)将学校的课程分为三类: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空无课程。所谓显性课程,指的是那些教学内容经过精心挑选并通过编排后向学生讲授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内容虽没有经过特意选择,但却是通过特定活动或没有设定结果而传授给学生的课程,这种课程不是“教授”的,而是“获得”的;空无课程,则指那些在学校核心内容中并没有涉及但却需要学习的内容。三类课程中,除了计划内的课程之外,潜在的、无意识的“课程”也能影响学生,甚至教师的一些瞬间和短暂的行为都会将他们对教育的态度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产生影响。所谓道德并不是教师刻意“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对成年人的模仿,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因此,对教育是否持有一种正确的立场,能否以教师的模范行为和规范语言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往往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可能身心疲惫,把教学视为沉重负担与急需摆脱的枷锁。所以,没有教育理念的教育就更如同于失去了灵魂的教育,最终只能沦为一种形式训练的工具和手段。
在我国,传统教学之所以难以改变,最大的阻力就在于众多教师依然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为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以为只要按照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实现教学计划,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只看重教学计划的完成、班级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就依然是“穿着新鞋走老路”,难以摆脱技能至上主义的巢穴。因此,若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教师首先就要彻底改变个人技术主义的教学观念以及对教学的片面理解。
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应持有一种正确的教学立场,并将它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时刻提醒自己从教育本质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每一个教育问题,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原则。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就要把课堂的关注点从考试成绩转向学生的生命成长。而所谓生命成长则是特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与体魄的健全与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个转换,还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来推动,即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情感立场与态度的转换、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整体协调与统合。
深入了解每一个具有生命个性的学生
课堂是因为学生的存在而存在,课堂上的主体同样是学生。因此,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就必须坚守学生身心发展的立场,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为宗旨,并由此出发思考所有教育问题。“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这一自然现象揭示了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体都有着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靠单一的说教并不一定能奏效,唯有深入了解每一个具有生命个性的学生,不用统一标准去强制要求所有的学生,是有效教学、成功教学追求的目标与真谛。
与此相反,教师的刚愎自用或错误分析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境,而且还容易做出与预期教学目的相悖的决策而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以点盖面、以偏概全,或光凭假设来推断学生的状况都是万万不可取的。教师在走进课堂前要全面搜集每一个学生的信息,并且要一以贯之、不断深入,贯穿教学的始终,从动态的视角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不停留于静止观察。了解学生,要以心灵、品性与兴趣作为切入点,不能以成绩论英雄。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学生观和教学立场。自始至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对他们充满成功的期待,提供他们需要的知识乃至人生指导,是一位好教师的最高思想境界。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相对知识传授而言,爱的力量更强大、更重要,因此,在不断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熟知自己的学生,更应把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不应当是浮于表面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并随时体现在教学行为、班级管理及各项学校活动之中。具体来说,教师要充满亲和力、约束力和推进力,相对威严,以尊重、鼓励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则更容易取得教育效果并得到学生的爱戴。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或学习的偏差,虽决不纵容,但也不妄加指责,动辄批评,而是给予积极分析与引导,尤其是做到宽严结合,在给予适当惩罚的同时,辅之以谆谆的教导。为了预防学生不当行为的发生,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行为规律,预判学生的行为与趋向,在关键的时候给予适切的指导,则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让课堂始终充满学生成长的快乐与欢笑,才是一个有生命的课堂,一个真正充满良性互动氛围的课堂。
制订严谨的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制订严谨的教学计划。传统的教学计划是以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目标为中心,其计划内容比较局限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而缺乏对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思考,尤其是目标往往过于抽象、笼统,缺乏对目标实现的具体考量、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以及对学生个体“量身定做”的针对性策略。而有效进行课堂教学,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制订严谨的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并不仅仅是针对一堂课,而是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的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长期计划通常早于短期计划,它为日常教学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也是教学内容的长程设计。教师在安排长期计划之际,要确保安排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能够反映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制定的优先次序。对每节课和每一单元要有不同计划,使课堂教学前后呼应、互相关联。短期计划往往围绕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或技能而展开,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的时间长度可以不等。教师对教材必须有全面的把握,特别是在纵向的维度需要知晓教材的前后联系与内在关系,横向的层面则能把握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衔接与关联,而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运筹帷幄、游刃有余。至于课堂教学计划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课前准备(备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状态,知道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还欠缺什么,以及从哪方面去予以突破与提升,进而明确每次课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即时评价。应注意的是,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教师需要严格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并使长期计划、短期计划与课堂教学计划达到高度的协调统一。为此教师需要做到: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先前学习的知识经验相结合,与现实世界的重要观念相结合,同时贯彻“做中学”的理念,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学习或掌握新知识之际,依赖的是自身知识结构的形成,而这种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帮助提供建构逻辑思维的工具。在教学中切忌给学生传授“碎片化”的知识,因为现代教育研究证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识必须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知识的力量,否则不但不能够给人带来任何帮助,还会成为大脑沉重的负担,而使人成为所谓的“书呆子”“记忆棒”。因此,任何人要想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就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并在这个可操作的体系里,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框架。
有效组织课堂管理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组织能力管理好课堂,能让孩子们热爱课堂、期盼课堂,并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活力。诚然,课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对课堂空间、时间以及教学内容等资源的有形管理,而且还包括对课堂氛围、学生注意力等资源的无形管理。对于教室空间的管理,教师应以教室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关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集中精力聚焦眼前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学时间的管理,则应突出一条原则,即杜绝浪费时间。教师要注意处理好两个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间隔,以保证学生始终具备高昂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所需要的教学资料,设计适合本人特点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还应当尽可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沉浸其中、快乐其中、收获其中。
总之,一个有效管理的课堂环境,应当是在保障课堂有效管理和良好气氛的前提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是照本宣科,开展小组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而不是放任其成为不合群的孤独者等,也是重要的经验与原则。
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充分确立教育是培养“人”而不是造就“才”的立场;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家似的老师而不是碌碌无为的“教书匠”;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而不是满足于知识的传授;教师需要时时引导学生参加生动的社会实践而不是仅仅指导学生“读死书”;教师更要立志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井底之蛙。唯有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真正做到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本文系作者于2012年3月9日在浙江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第二次教学学术讲座上的演讲,编者有删节)
【吴遵民,吴遵民,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教育政策学入门》《实践终身教育论》《现代中国终身教育论》等】
责任编辑/程 曦
电话:0851-84879679、0851-85828969
联系人:安老师
邮箱:635983225@qq.com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世纪金源财富中心D栋10楼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