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德育数字化研究:优势与局限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人类社会诸多领域。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拓宽学校教育的传统时空,数字技术也深刻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加强德育数字化研究,将有助于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核心问题,更直接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依赖大数据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勾勒出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轨迹,并显示其学习方面的长处、弱点以及偏好。但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有其特殊规律,德育数字化研究不同于课程和教材等领域的数字化研究,我们既要看到数字技术进入德育研究领域的优势,也要预见其中的局限性。 

智能时代,云计算已经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资源,直接赋能给终端用户。具体到德育研究领域,借助多种数字技术汇聚学生外显的语言或行为数据,通过恰当的教育理论模型确立外显行为举止与内在思想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辅以强大的算力推演分析,研究者可从多个维度为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画像”,从中把握其行为特征及动态发展趋势。可见,数字技术在研究方式上产生革命性变化。基于此,德育研究领域的经典案例,如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游戏活动把握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科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故事获得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等,均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重构,即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向参与者呈现直观质感的模拟生活场景,增强参与者的具身化体验,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价值观冲突,观察其道德思维能力的变化。德育数字化研究的优势也如此彰显。 

事物发展总是在矛盾运动过程中展开的。研究者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模拟道德冲突环境来考察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但在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影响学生个体道德行为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面对突发道德事件,个体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其道德思维水平,而且与其道德意愿或道德情感密切相关,即情在理之先。人工智能技术至今仍无法通过大数据与算法来研究人的情感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也表明,道德楷模的高尚行为恰恰在人类行为的大数据之外。因此,研究者要清醒地意识到德育数字化研究的限度,关键是要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形成德育研究的特殊问题域,创新研究方式与方法,推进学校德育变革,实现德育数字化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