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学院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和平台,包括化学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杜仲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锰锌钒产业技术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15个国家、省部级学科专业平台,实验室面积达94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依托武陵山片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植物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学院在积极开展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工程中不断探索,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工艺升级、新产品开发和设备改造等创新手段,丰富育人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院将本地优势资源开发引入实践教学,与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院的科研成绩尤为显著,如张永康教授带领团队潜心研究20年,提出了富硒带、亚麻酸带、发酵带的“三带理论”,在农林产品开发上为湘西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该理论指导下的20余项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2个产业代表群,包括白酒产业以及以猕猴桃为代表的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等,不但深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而且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
汇聚资源,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化学学科为吉首大学ESI全球前1%学科,工程学科为吉首大学ESI全球前1%学科,该学科现有11门湖南省一流课程和2门国家一流课程,拥有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化学一级学术硕士点,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为吉首大学理工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学院在学科建设上的投入和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十四五”期间,吉首大学进一步加大对化学学科建设的投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从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支持,总计投入经费近亿元。这不仅将加强化学学科的特色优势,还将促进学科交叉合作,形成学科发展合力,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建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把党建成效转化为育人成效。学院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扬化学学科的特色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合作,形成学科发展合力,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