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博物馆“玩法”多人气旺 文化传承打开新天地

10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4年国庆节假期文旅消费“成绩单”。数据显示,7天假期中,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人们出游意愿高涨、文旅消费热力十足,特别是“文博热”“非遗热”持续升温,各大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络绎不绝。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客站立“船头”,邂逅“千年运河”

为了迎接这“泼天”的游览热情,全国许多地方的博物馆除了在服务上做加法,开展延时服务、推出夜游项目外,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游客打造沉浸式观展,解锁新玩法,带来新体验。譬如,三星堆博物馆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多人同时在共享虚拟场景里自由移动、探索,甚至“亲临”三星堆考古现场;在洛阳博物馆,游客戴上AR眼镜,看向文物眼前便会呈现视觉特效,伴随收听语音讲解;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以站立“船头”,通过现代科技光影与“千年运河”邂逅,还可以触碰互动屏,查询各地产粮品种及分布情况……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加持,让博物馆里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历史与文化更加“具象化”,也拉近了博物馆与游客的距离,让人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获取历史文化知识。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游客佩戴智能讲解设备参观战国时期文物

近几年,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已经从小众选择变成大众日常,甚至成为人们假期休闲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趋势下,如何更“有效”地逛博物馆、怎样真正“看懂”一件展品等更高阶的需求,越来越成为参观者的普遍诉求。对于广大游客而言,新技术、新手段无疑是打开博物馆大门、解锁古老展品的一把“金钥匙”。这不仅为游客游览博物馆带来更多新鲜感、体验感和获得感,也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探索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能。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市民游客参观三星堆展览

眼下,各地很多博物馆都在主动而为,擦亮本地博物馆的“特色名片”,竭尽所能提高展览的“科技含量”。这或许是未来各地发展文旅市场和推动“文博热”的一个新赛道,我们乐见各大博物馆争先恐后、各显神通。(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之心)

编辑:胡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