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教育强国”战略,强调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知识论角度来看,教师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体现。随着建构主义在现代教学中的认可度逐渐提高,PCK逐渐转向基于建构主义的PCKg,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焦点。因此,深入研究PCKg对于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以N市W小学为研究个案,旨在基于PCKg的知识成分,通过对数学教师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挖掘W小学数学教师PCKg的内容结构,探寻W小学数学教师PCKg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揭示小学数学教师生成PCKg的生成路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课堂观察:研究者对W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氛围等。
访谈:研究者与W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的认知等。
综合分析:研究者将课堂观察和访谈所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W小学数学教师PCKg的内容结构和影响因素。
PCKg内容结构:
(1)数学学科认知:包括数学价值认知和数学特性认知。数学的价值在于对学生思维的生成、指导学生实践以及奠定未来知识基础;数学的特性包括生活性、内隐性、探究性和循规性。
(2)课堂教学认知:包括数学学科专业素养认知、数学教学内容认知和数学教学法认知。教师的专业素养认知涉及教师的履历和对自我不足与优势的认知;教学内容认知涉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灵活整合与选择;教学法认知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引领以及课后反思与评价中。
(3)学生认知:包括学情认知和获取途径认知。学情认知涉及学生经验认知、学生困惑认知、学生反馈认知和学生评价认知;教师获取学生认知的途径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和经验积累。
(4)数学情境认知:包括数学情境使用认知、数学情境选择认知和数学情境功能认知。
(5)教师履历:教师的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对其PCKg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6)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而影响其PCKg的生成。
(7)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和评价有助于其PCKg的完善和提升。
(8)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PCKg。
(9)生活觉悟:教师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影响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而影响PCKg的生成。
(10)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调整教学策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PCKg。
(11)校校帮扶: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教师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丰富自己的PCKg。
(12)自我提升: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参加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而完善和优化PCKg。
(13)科组合作: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促进PCKg的生成和发展。
(14)教师应认真对待每一次数学教学,注重情境化数学教学,以发展性观点看待数学教学。
(15)教师应走向研究型数学教学,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
(16)学校应关注数学教师个人发展,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7)学校应构建良好的数学科组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8)学校应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中。
综上所述,《教师PCKg内容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W小学数学教师的个案分析》通过深入研究W小学数学教师的PCKg内容结构和影响因素,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