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原书记 王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党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具体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航,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新时代中国兴国之路。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感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爆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民族的进步依赖于文明程度的提高。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时代楷模、先进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从永葆本色的“老阿姨”龚全珍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龚秀华,从新时代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到“当代愚公”黄大发,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到“B超神探”贾立群等等不胜枚举。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价值观好比人生的指南针,每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的价值观的影响。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来维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以此为准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灵魂。

伟大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锦秀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堪夸。党中央一贯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弘扬。放眼全国,从领导干部勇做先行者,到人民群众争当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需要循循善诱、细致入微、一以贯之,才能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古人云:“国无常俗,教则移风。”教育引导式基础性工作,只有依靠持续不断地教育引导和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是一个教化熏陶的过程,是百年树人的兴国大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视等“微时代”传播方式,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宗朝爱国诗人陆游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细致、入微、落实上下功夫,做到实践养成见行动,收到“百姓日用而不觉”的效果。要充分抓住机会进行教育,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人们亲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意义。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和学雷锋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大幅提升。

要加强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个环节,使法治建设体现更加鲜明的价值导向,切实起到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威严作用。

社会在发展,人来在进步,思想道德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