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贵阳学院教授 刘宗棠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内容非常丰富,意义极其重大。我认真学习以后,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如下:


一、正确认识“强起来”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非常令人振奋。

《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这个认识非常重要,由此可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只是“已经开始”,“正在进行”,而不是“已经完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目标。”然而,接着又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显然,我们既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且切实地努力前进。

前不久,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章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说:不要片面夸大中国制造,52%关键材料还依赖进口。他说:“改革开放 4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规模快速护大,重大创新成果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发展方式粗放,结构调整滞后,整体上仍然处于全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并着重指出:“值得关注的是一段时期以来,国内外评价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往往扬长避短,忽视存在问题片面夸大成绩,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工业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短缺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还说: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有几十年的差距,建设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finance,sina,com,cn/2018-07-19,11:25)

然而,有一段时期,在网络上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夸大其词的标题或导语:“美国吓尿了”、“日本哭晕了”,“韩国认怂了”,“菲律宾终于怕了”,“欧洲后悔了”,等等。2018年7月初,《人民日报》官网人民网,连发三文痛批这些“吓尿体”、“哭晕体”、“跪求体”等浮夸自大的文风,认为这类文章“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器’”……指出,“这种浮夸自大,很容易让一些人产生误解乃至形成误判。理性认知一旦让位于感性盲从,或者片面地出现‘天下第一’的错觉,或者无形地助长了民粹主义情绪,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更令人关注的是,一些影响很大的学者也发表了一些令人难以相信的言论,例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长胡鞍钢博士前不久所说:“中国现今的六大实力发展已进入全面赶超,主体超越美国时期。其中经济实力(2013年),科技实力(2015年),综合实力(2012年)上已经完成对美国的超越。2016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是美国的1.15 倍,居世界第一;科技实力,是美国的1.31倍,世界第一;综合国力,是美国的1.36倍,世界第一;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则加速赶超。”(360 doc.com 2018-02-18geros)这些说法,远离很多人的常识,但也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盲目自大。

的确,盲目自大、急功近利、自傲浮夸、感性盲从等不良现象是实际存在的。《十九大报告》说“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些人却就认为“我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了,对我国的“强起来”的认识脱离实际的夸大,这是很有害的。

反之,盲目自卑,认为中国还是很弱,“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话,工业神话,真的只是神话”,非常悲观,这也是很有害的。

最近,有一篇文章,标题是《人民日报:别吹上天,莫贬入地!中国科技真实实力,这篇文章讲透了》(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2018年08月13日)就说得相当好。这篇文章说:“一种常见的错误是胡乱吹捧中国的实力,动不动就谁谁震惊了,谁谁慌了。”“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反过来,把中国说得巨弱无比,认为所有讲中国成就的宣传都是错误的。”

其实,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承认差距继续努力。”

的确,只有正确地认识我国的“强起来”,才能扎扎实实地坚定自信,奋勇前行。

 

二、正确认识“文化自信”

《十九大报告》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确,文化的兴衰和国运的兴衰,文化的强弱和民族的强弱,相互的联系非常紧密。

我们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曾经长期充满文化的优越感,对于一些不同的外来文化,我们既能很好地吸纳和消化,又能保持和坚守自己的文化优势。可是,到了近代,以 1840 年的鸦片成争为标志,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危机,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遭遇到非常强势的西方文化——船坚炮利的军事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不同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工商业文明及其他。这种新来的西方文化太强势了,很快就让我们遭到挫折、失败,感到焦虑、颓丧;使我们从原来的文化优越转入到文化焦虑、悲观和自卑。因此,若干年来,一再出现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今中外”的讨论,出现妄自菲薄的“盲目崇外”,也出现妄自尊大的“闭关排外”。

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后,费孝通先生在讨论有关文明的问题时,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受到广泛的赞赏。

前些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俄罗斯时讲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文化就像一个绵延不断的河流,源头来自远古,又由许多支流,干流汇合而成。”的确,没有源头,就没有自己的起点;没有支流,干流就不能发展、壮大;甚至会中断,消亡。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还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不忘本来,就是要牢记自已的源头,切实地守护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干流,努力传承和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

吸收外来,就是要广汇支流,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积极地借鉴、学习、吸纳、消化外来的优秀文化。这样,就会使得自己的文化更加丰富,更加壮大。

面向未来,就是要登高望远,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的确,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文化自信。

最近,王蒙先生在谈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怎样的自信?”时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载体。我们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既融会了古代中国的仁爱、亲民、崇文、尚和观念,也体现了先进的爱国、人权、民主、自由、法治观念,并且与我们革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息息相通。”(人民网,2018 年03 月12日11:25,来源《解放日报》)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体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能让我们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这里,仅就自已所见所闻和感觉到的说两点。

(一)要强化规则意识

规则就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章程或制度,规则意识就是自觉地道守规则,切实地按照规则的要求来约束自已行动的意识。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的规则,如交通规则、排队规则、比赛规则、会议规则,等等。遵守规则能够保证我们的有关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能够保证我们的公共生活有序、安全、顺当、和谐、文明。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常见一些不守规则的现象,例如,不按序排队、喜欢“硬加塞”,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喜欢“闯红灯”——甚至还有所谓的“中国式的过马路”等等。更有甚者,是办事不愿意按规则,不切实地走正常程序,而是想方设法地“找关系”,走“捷径”,甚至以“超越规则为能”、“超越规则为荣”,这样的危害很大。

其实,现代法治社会是需要良好的规则系统来维系的社会,遵守合理的规则,应该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底线。只有强化规则意识,大家都自觉地遵守合理的规则,才能有良好的秩序,幸福的生活。

(二)要倡导正确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包括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是人们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它能指导人们从事审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古人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可见,审美观念的影响力。

最近,在媒体上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一些人指出:有的中国男孩子越来越娘,很多男孩子都弄得像韩国那些男星一样,化浓妆、描眼眉眼线、涂口红、割双眼皮,这样那样。稍稍有一点没弄好,就觉得自己见不得人。还有些人说:“中国那些标榜‘柔弱美’的小鲜肉越来越吃香。一部电视剧,不找个身价上千万、上亿的小鲜肉来撑流量,根本不敢上映;一档综艺节目,不花个几千万,请几个小鲜肉,根本不好意思说是大制作。”还有人指出:“中国男人的审美观,有逐渐走向娘炮化的危险,现在社会充斥的细杆、娘炮男,或者说从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以及教育上塑造了更多的娘炮。”(www.360doc.com/content/18/10)的确,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张世英先生说:“善事美的必然结论,善包括在美之中。”(张世英著,《哲学导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第224页)显然,必须倡导正确的审美观念。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是“真正的爷们”,应该有男人的骨气和血性,应该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倡导和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正确的审美观,当然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且切实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