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德育

一、校本德育是什么

1、校本:校本的含义是什么?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

3、校本德育是什么:要求中小学和广大教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学校特色,实施“以校为本”的德育。

尽管我们对所有学生的德育要求是一致的,但对于身处不同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的各具特色、生动活泼的学生来说,德育又应该是有差异的、因人而异的。德育的校本化,德育的学校特色,是以校本管理为基础,以整体发展为动力的学校德育工作方式,将德育对学生的基础性要求与学校德育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4、校本德育的特征:主要有主体性、针对性、特色性。

主体性。教师和学生应是德育的行为主体。校本德育应能充分体现本校师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解决本校德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动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动局面。
针对性。校本德育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要抓住学生品德形成中的具体问题,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特色性。是结合学校实际,凸现学校特点,充分发挥品牌特色、文化传统和管理优势等学校德育资源,并使之不断发展完善,形成学校德育工作个性。  


二、为什么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

学校要把“理想化的德育”变成“现实性的德育”,要把“圣贤之道的德育”转变为“正常人的德育”,要把“无人的德育”转变为“人性的德育”,要把“枯燥的德育” 转变成“生活化的德育”,要把“统一化的德育”转变成“特色化的德育”。实施校本德育是最好的途径,所以开展校本德育研究:

1、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看看我们的品德课,教师在黑板上讲道德,学生在座位上听道德,老师在理论上阐述道德,学生配合着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这样,孩子们所经历的道德教育总是在唱高调、掀高潮中度过,有些做法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流于简单化、表面化,主要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德育不是单单靠“口号”、“格言”、“规定”就能有效的,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

2、有利于坚持“德育首位”和“教学为主”的内在统一。

“德育首位”和“教学为主”都服从于教书育人的规律,这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育人。我们主张学校以教学为主,妥善地安排教学和其它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寻找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考出好的成绩,德育和德育科研成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助推器。

3、有利于教育特色、教育品牌的形成

自“和谐德育”在贵州开展实验以来像遵义县一中、遵义航天中学、桐梓中学、道真中学、锦屏中学、瓮安中学、白云三中、遵义新州小学、乌当新九学校、凤岗幼儿园、习水回龙小学、石阡县甘溪小学等实验学校已经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校和教育教学质量好的品牌学校。

4、有利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开展校本德育研究工作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二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和执教的水平;二是为教师职称改革提供平台。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教师职业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职业水平。

 

三、校本德育的内容

校本德育的内容指的是一所学校如何根据本校老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校本德育的内容要符合整个社会对学生的基本的统一的要求,但又必须是一定阶段内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和校本化,具体内容我们建议如下: 

1、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的内容极其丰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在小学,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班级、学校,爱自己的少先队组织,爱自己的家乡、亲人,尊敬国旗、国微、国歌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要让他们逐步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地理,灿烂文化、杰出的英雄、学者、伟人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并进一步发展到热爱经过无数先烈流血牺牲,艰苦奋斗创立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防止崇洋媚外思想的侵蚀,在与国外友人的交往中,懂礼貌、讲文明、注意国格和人格。

2、立志成才的理想教育

开展立志成才的理想教育研究不是目的,是手段。它可以给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效果的提高找到最有效的方法。这才是我们从事德育研究的目的。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为谁在读书,怎样读书,通过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出指导方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校本德育的切入口、突破口,也是校本德育的基础,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问题大多是行为习惯的问题,就是行为不够符合文明礼仪的规范。不管是乱涂乱划,乱吐乱拉还是出口脏话,包括不尊敬老师,不团结同学,上课插话等诸形象,都是养成教育的缺失。一个学校的学生,只要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就会上一个台阶,就会展现出良好的安全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这体现出来的就是德育的水平。 

4、人格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的学生心理十分的脆弱,没有正常的承受能力。所以要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爱心教育、挫折教育、团结互助的教育、平等和宽容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教育内容如下: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形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德育主要是针对传统学校德育所存在的种种不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非生态性的弊端,适应我国中小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需要而提出的一种学校德育策略。以绿色学校创建为载体,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等行动为重要抓手,通过课程教化、环境感化、过程内化的基本途径,使中小学生获得符合德育要求和自身生长需要的情感品质、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实现中小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践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道德情感。 

6、信息技术的网络道德教育

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学生是网络最积极、最能动、最活跃的力量,但无节制地上网,造成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生物钟紊乱。有的学生性格变得孤独、抑郁;有的出现不健康的性心理,色情成瘾;有的利用网络谩骂和抵毁班级同学,思想道德错位;有的学习兴趣下降,不思进取,成绩不断退步,甚至逃学泡吧,是一个紧迫性的现实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中小学生上网要正确引导,教育他们要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提高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监控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怎么开展校本德育研究 

校本德育实际隐含两层意思。一是德育以学校为本,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二是德育是学校和教师的本职工作。实验学校在用好《和谐德育》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最终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题研究成果《校本德育》。

1、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延伸,构建大德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要借助多种方式,沟通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开辟家庭教育园地,创办适合学生家长阅读的家长报。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培训班,有系统地对家长进行儿童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讲座,帮助家长掌握家教理论,使家长获取学生在校学习的信息,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2、提高教师素质:德育工作是所有教师的根本任务,而不能仅仅是少数德育专职工作者的任务。因此,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是做好校本德育的关键。教师是一本最现实的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教师身上直接汲取思想营养、道德力量,受到熏陶。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努力去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当好治学上的“导师”,爱生上的“慈母”,作风上的“师表”。

3、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实施德育

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不能单独传授知识,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德育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把学校德育工作纳入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是教师的基本责任。

4、《和谐德育》、《校本德育》的使用

 《和谐德育》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的主要载体,实验学校要继续使用;《校本德育》是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是对《和谐德育》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