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给学生创造探索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走向我们,广大教师不但在理念上亲近了新课程,而且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上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这一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的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实践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创造探索机会,让学生有探究的话题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给学生创造探索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式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拥有的充满快乐、涌动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作了一些探究性的话题: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物体,请大家看看这些是什么物体?(电脑出示长方形砖块、正方形木块、国旗、篱笆,还有楼梯的扶手等)。它们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看到这些图形。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们兴趣盎然,生 1 说:“我想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生 2 说:“我想知道这几种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生 3 说:“我想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的特点?”......在同学们提出许多问题之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准备分为几类先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 4 人小组里讨论,借助手中的材料来研究它们的边和角。
学生通过量、析、比、想、说、看、画、评等实践活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特征,理解了分类的依据,积累了探究活动的经验1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开拓学生的思路,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创造思考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尽量让学生去发现一些问题、研究一些问题、讨论一些问题、感悟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我能行,我快乐”的感觉,体会成功的喜悦。
上完“平均数应用题”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智力大冲浪。题目:“放暑假了,小华跟他的同学一起去学游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 1.2 米,小华的身高是 1.5 米,请问小华会有危险吗?为什么?”此题描述的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紧贴学生的生活。经过认真的思考,不少学生写出了丰富多彩的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1)游泳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小华去浅水区就不会有危险;(2)如果小华会游泳,去深水区也不会有危险;(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 1.2 米,并不表示所有的深度都是 1.2 米,有的地方可能比 1.5 还要深,所以小华会有危险......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逻辑的。我为学生的精彩回答拍手叫好,学生也因自己的成功思考倍受激励和鼓舞。
三、提供操作机会,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在新理念的指向下,我们不但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新知。
在教学长方体的有关内容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5 分米、5 分米和 10 分米。求其表面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热烈的讨论着。有的说可列式为:(5×5+5×10+10×5)×2;有的说可列式为:5×10×4+5×5×2;还有的学生说:可先将长方体切割为两个正方体,算出 2 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减去重叠在中间的 2 个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可列式为:2×6×5×5-2×5×5。这时有一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的学具站起来指着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 5×10,可以看成是 2 个 5×5,4 个侧面积就是 8 个 5×5,再加上下面两个底面积的 2 个 5×5,这样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共有 10 个 5×5,所以可列式为 5×5×10!”他将侧面积转化为底面积计算很有新意,我带头为他们鼓掌。趁着掌声又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可把底面积看成侧面积来算,四个侧面底面积是 4 个 5×10;上下底面积是 2 个 5×5,合起来可看成 1 个5×10,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了 5 个 5×10,所以列式是 5×10×5!”这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令师生们兴奋不已,掌声、赞叹声汇集在一起,师生都沉浸在操作创造活动的体验和乐趣之中......
总之,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寻找,思路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电话:0851-84879679、0851-85828969
联系人:安老师
邮箱:635983225@qq.com
地址:贵阳市观山湖区黔灵山路世纪金源财富中心D栋10楼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