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办乡村振兴大学的建议

省促进会原副会长 卜茂生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特提出此建议:

 

一、历史经验

在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建国初期农民扫盲夜校等,曾经对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它的创办,是由共产党员,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的澎湃倡议,经国民党中央决定的。1924年7月到1926年8月,共举办6期,毕业生772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澎湃、毛泽东等先后担任农民讲习所所长。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中国全民抗战开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了革命“圣地”,大批知识青年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奔赴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先后开办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培训班、鲁艺、马列学校等,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奔赴前行,或在根据地工作。

据中共百年大事记载: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提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口号。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群众性的扫盲运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大规模展开。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文盲率在90%以上。当时本人11-15岁(1938年9月出生),目睹了农村普遍办扫盲夜校的盛况,使大批农民初步脱盲,为乡村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培训了大批基层骨干。

 

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农村实现了初步脱贫,进入小康。但在物质脱贫的同时,精神文化建设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的培育相对滞后,为此必须大力提升乡村人口综合素质。

 

三、具体方案设想

学习内容。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中央相关文件,省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国发(2022)2号文件,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为主要内容,以及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建议编写出版《贵州乡村振兴读本》。

组织领导。中国的县级行政,是城乡的枢纽,乡村是以熟人为主的熟人社会。乡村振兴教育的组织领导,由县级组织和实施,比较适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县一级创办乡村振兴大学。由县委书记兼任校长。另设一名专职副校长。同级文明委、文明办、农业农村局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内。在乡镇村设教学点和活动室。也可赋予县级老年大学担当此责任。

整合现有相关资源和力量,如农村宣传文化设施,党员活动室,乡村中小学校空余的房子作为教学和活动场地。工作人员和教学骨干可从驻村干部以及具有相关资质的退休干部、教师中挑选。

开展丰富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借鉴各级老年大学经验,开办智能数字技能培训班、文艺兴趣培训班等,自愿参加,适当收取费用,实行有偿服务。